2018你需要火速撤离P2P
发布日期:2023-07-24 13:08   浏览次数:

昨天,小米几乎是没有悬念的破发了,而且是开盘就破发,定价17港元/股,开盘报16.60港元,较发行价下跌2.35%。

截至中午休盘,小米股票成交量为3.17亿,下午开盘后,股价在16至17之间徘徊,最终收盘于16.8港元,下跌1.18%。

雷军表示,小米在过去八年中经历过了各种跌宕起伏,IPO能从低一点开始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
深圳网站建设卓越迈创相信,雷军的心随着那一声钟响,妥妥地回归本位,对于小米股价的高低已是佛系面对。

其实上也就上了,现在再讨论小米值不值,值多少已经没有太大意义,深圳网站建设公司卓越迈创真心希望,雷军和小米真的像说的那样,把上市当成开始,而不是摇身变成收割机今后只专心割韭菜。

有媒体做了个统计,从2017年第四季度至今,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已经上市的中国公司共计23家,美股16家,港股7家。

而这23家中已经有15家当前股价低于发行价。

另外,还有12家科技公司已经提交了IPO申请,除了拼多多和极光大数据,它们大部分选择是去香港而不是美国,而可能在下半年提交IPO申请的潜在公司据说还有20家左右。
相信小米的开盘即破发令不少公司越来越忐忑。

俗话说,丑媳妇总要见公婆,想清楚破发不是关键上市才是最终目标,是不是会变得坦然面对呢?

客观地望向中国互联网,除了屈指可数的少数,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没有太多技术门槛的商业模式创新,都在负债经营,都是靠烧钱烧出的现在,刚刚成立几个月最多一两年,动不动估值几亿几十亿上百亿,其实都是吹起来的靓丽泡沫,内在什么实际资产或核心技术都没有,甚至有些连盈利模式都不自知,说得狠些,这样的企业,如果倒都是一夜之间,大多数笑话乐视的企业自己也好不到哪去的。

最近,P2P不太平,连连爆雷,当然其中很多并不是真正意义的P2P,甚至一开始就怀着骗的初心从来不曾动摇。

本来随着经济形势越来越不好,再加上强监管,P2P应该越来越少,结果数据却让人大跌了眼镜:
2017年年底,网贷平台总数5382家,其中问题平台家数3631家,占比67%。

2018年6月底,平台总数6631家,半年时间新增了1249家,与此前一年只增加七百家左右的增量相比,增量高得吓人,6月底的问题平台家数提升到4435家,占比依然高达67%。

为什么平台激增得如此澎湃?

深圳网站建设公司卓越迈创认为,第一其中不少平台就是骗子平台,趁着最后的疯狂再疯狂地骗一把,第二,韭菜不够用,只能增加了镰刀的数量,以增大收割面。
也正是由于最近爆雷集中,许多P2P投资人开始火速从各平台撤离,我们都知道,金融机构最怕就是挤兑,即使没问题,也会被挤到出了问题。

在经济学中,挤兑被称为银行的致命“软肋”,其实不仅仅是银行,只要是吸收老百姓钱财的平台都一样。

可能有些朋友对挤兑还有些疑惑,坤鹏论就在这里稍稍普及一下。

存放款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,对于客户存入的存款,各银行都只保留极低比例的准备金以供存款人提领,而大部分的存款则用于放款或投资等生利资产上,以赚取收益,便于支付存款利息及各项营业费用,并对股东分派股息及红利。

也就是说,其实银行平时并不会随时备着大笔现金,所以大家经常会遇到,如果你要取大笔现金,银行会请你提前一天约。

如果一旦大批客户突然集中来取出大量存款,银行很可能无法支付,而这种结果控制不好,就会引发客户恐慌,一传十,十传百,更多的客户拥挤过来要求取款,这就是挤兑。

而P2P说白了,就是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,以高额的利息把客户的钱拉进来,然后再贷出去,赚取利差,和银行的区别并不大,但它们更加商业化,风控稀松,缺乏监管,连银行必交的存款准备金都不用交,账上自然不会爬多少钱,所以,挤兑对于它们来说,更可怕,找不到钱,基本一挤就倒。

只要你留意观察,最近P2P平台的软文渐渐多了起来,估计实在是被挤兑得太难受了。

前些日子,深圳网站建设公司小编的一位朋友说,他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各家P2P平台投资,赚得相当High,但从去年底他开始全面撤退,今年基本出清了,算了算账,最终也就损失了几千块,和收益比起来,毛毛雨。

    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2020 Power by DedeCms